查看原文
其他

家在太原 | 大关帝庙往事:庙前那条街

2016-12-10 任贵金 太原道



太原道按:做为任贵金《大关帝庙旧事》一文最早的读者,作者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和那些老照片折射的岁月沧桑让我不胜唏嘘。127日,我专程前往大关帝庙,以相同的机位和角度复拍了作者提供的几张老照片。当天中午,当我将老照片的新旧对比照片发到朋友圈后,一位与我一起徒步考察长城的队友忽然问我:你怎么会有我家的照片?细聊之后才知道,作者任贵金正是这位队友的母亲,这样的巧合让我们的诸多朋友也都感慨不已。





大关帝庙旧事


(三)


大关庙见证了我们一家的生活之路,也见证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悲欢离合、酸甜苦辣的故事。

庙前面这条街发生的故事太多了,从南面数一号院曾经的“五金厂”演变成“建筑机械厂”,再数到对面有个供半条街居民用水的龙头旁,那就是37号院。每个破旧的四合院里都演绎着不为人知的故事,只是篇幅有限,以后慢慢讲来。



█ 根据史料记载,大关帝庙外的庙前街南口,曾经有一座大关帝庙乐楼,消失时间不详。上图由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在1909年拍摄于太原,根据水锅锅的研究判断,图中的阁楼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大关帝庙乐楼,而照片中的街道,正是庙前街


█ 张伯林拍摄的另一张照片,站在太原城墙上向东北方向眺望,近处是南海子,照片中间最高建筑为鼓楼,鼓楼右侧阁楼为大关帝庙乐楼,乐楼北侧,就是清末的庙前街



█ 透过关帝庙大门看庙前街,张珉拍摄


█ 从两个不同方向看庙前街,张珉拍摄


█ 大关帝庙及庙前街航拍照片,阿黑拍摄


我走进15中的中学大门,依旧一天天从庙的身旁走过。当我已经全心身投入到中学学习的环境,以自己的努力成为班里第一批共青团员,第二年的学业刚刚完成,拿到初三年级的课本时,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。

我看着一箱子崭新的课本,悄悄地问父亲:“爸爸,怎么办?”父亲安慰我说:“等安稳了,开了学就能用上了。”没想到文革一搞就是10年,文革改变了我的命运,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命运。虽然,我和我们这代人在以后的几十年一直不敢懈怠地拼命学习、追赶,可是最美好的年华和学习的大好时光被史无前例的文革淹没了。

我们毫无选择地被这场运动裹挟进来,课停了。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你自己所处的“阵营”。曾经被尊敬的校长、老师,一夜之间成了“走资派”被批斗;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之间两派斗争“你死我活”;提着浆糊桶,在黑洞洞的夜晚到处刷标语、大字报;一批批学生赴京被毛主席接见;一队队串联大军行走在“长征路上”……



█ 1968年11月10日,庙前街小学35班部分女生在毕业四年后合影,左一为作者


“风暴”稍过,待业在家,苦闷、彷徨无助中,借到了珍贵的精神食粮——《苦菜花》、《迎春花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、《卓娅和苏拉的故事》这些市面上买不到的书被我黑天白夜的拿着不放,我沉浸在他们的故事里。母亲为此忧心忡忡,唉!看疯了,钻到书里了,眼睛看瞎了,以后可怎么嫁人?见我毫无反应,母亲发火了,看书能顶饭吃!

接下来,我跟着母亲学“搓麻绳、纳鞋底、挂鞋帮”,终于在那年给全家人做了6双新鞋。母亲终于笑了!我自己也被自己的心灵手巧感动,心中沾沾自喜:我也属于学学就会的“一等人”了。

然后,我们就沿着历史赋予我们的轨迹,走上了各自不同命运的“上山下乡、铁建兵团、工厂就业”的道路,书写着各自的人生故事。


我喜欢唱歌,虽然五音不全,千百首歌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《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》歌词是:


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

有父母老小  有兄弟姐妹

上山练过腿  下乡练过背

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

甜酸苦辣酿成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

熬尽了苦心  交足了学费

我们这一辈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

人生无悔

 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c0168kg44bb

█ 视频:《我们这一辈》MV


这首歌让我们这代人品出曾经的缺失、彷徨、渴望与困惑以及对命运的抗争。半个世纪过去了,那些年被我们伤害过的老师和同学,我们要说声对不起!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同学,经过岁月的沉淀,我已释怀。历史的功与过,自有后人去评说。时间可以冲淡一切,我们为什么不看好当下幸福的晚年生活呢。 

大关庙也没有逃出这场浩劫:本来就年久失修的教室、办公室以及砖瓦房梁,一夜之间被砸打。那些屋檐上的角兽、狮头和彩色琉璃瓦全被毁坏,就连隔壁院子里住户的家里,也被挖出佛像,身首分离。就是现在的装饰再好,那些古色古香的东西,一去不复返,“大关庙”的神灵是不是在流泪!

同时,在庙的周围“硝烟四起”:贴大字报、抄家、批斗,然后把“牛鬼蛇神扫地出门”赶回原籍的“剧目”一出出的上演。

听说,我的数学郝老师在文革中受尽了折磨,多年后,有一次我偶遇老师的爱人,攀谈之中获悉郝老师已经离世。多么正派刚强的一位老师,就在这场浩劫中,英年早逝。人类在书写历史,在书写的过程中,要不要反省反思自己?

几十年过后,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学生,也都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,当年意气风发的老师们现在也快成了耄耋老人。



█ 庙前街,任贵金供图


那年,我和我儿时的好友“花子”去探望小学班主任魏老师,我们见面的那一刻,魏老师兴奋地叫出了我们的名字。我们就像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,穿越了时空,述说着我们当年的趣事,笑逐颜开。后来在路上,不经意间我遇到侯老师和李老师,我们都亲切无比,相互询问家庭状况,相互祝福。

当我们一批批学生跨进中学、大学,走向社会、走向成功时,是否想起当年为我们及我们的后代付出美好青春的各位老师。我们应该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感激之恩!感谢这段路上有你!


█ 1983年,作者爱人在庙前街15号拐弯处作者娘家旧址前留影


█ 1983年,作者在关帝庙外留影


█ 1985年,作者的母亲和姨姨在大关帝庙外留影



█ 时隔31年,与上图相同视角的空镜头里,多了铁旗杆和文保碑却流逝了时间,唯有感慨岁月沧桑

 

(四)

 

六年前,20106月,我在太原晚报的“天龙·地理”版面上,看到萧刚先生栩栩如生、刚劲有力的关帝庙钢笔画,让我记忆的“阀门”就此打开。




█ 萧刚手绘大关帝庙


我开始断断续续记录有关往事,还行走在我童年、中年成长、生活过的关帝庙周围的街巷拍了一些照片。那些年,因为我们的生活太拮据了,只留下不多的几张黑白照,但旧时关帝庙及街道的影子依稀可见。



█ 作者为大关帝庙和周边街巷留下的一些旧照片


据有关记载,明清之际的太原城,庙寺观庵,不下百余座,仅关帝庙就有27座。在这27座关帝庙中,历史最久的当属校尉营的古关帝庙,而规模最大者,建筑最雄宏者,则非庙前街之大关帝庙所莫属。

关帝庙顾名思义,供奉的是关帝圣君,即三国名将关羽。关帝庙,又被称为“武庙”,同“文庙”相对称。在太原这个崇尚武术的北方军事重镇中,更受传统的青睐。

庙前街大关帝庙始建年代不详,现存为明代建筑。

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关帝庙改造前,为庙前街小学校。

上世纪80年代被列入危房改造。

1983817日被列为太原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。



19989月,主殿失火,将房顶烧塌,仅存主体。

2003年市政府用100天时间完成主体维修工程。

2004610日被列为山西省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。



2005年关帝庙文物管理所成立,完成雕像、彩绘、壁画等多项工程,对外开放。

关帝庙恢复了传统的“五月十三庙会”。庙里,面塑、泥塑、剪纸、微雕、花鸟字画;戏台上,晋剧名段《走山》、《算粮》再现昔日风采,弘扬关公文化,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项目。

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。



我曾经独自一人走进那座装着我童年的快乐和梦想的殿堂。当我走近它时,往日破落的门楼变成红墙绿瓦、飞檐挑角、古朴典雅;往日住着教师的房间,现在变成了钟鼓楼;一进山门,往日的仪表镜已无踪影,可一眼看到威严的坐落在崇宁殿之中的关帝爷;一进院两侧的教室变成了彩绘壁画。二道院的当年的木质楼也无踪影,那里都由塑像和壁画而装饰得富丽堂皇。在香烟袅袅中,我好像听到了当年上课的铃声和我们的读书声,又好像看到当年同学们在楼梯上相互打闹的情景……往事如烟、如梦,恍如隔世。

前几年,我常用轮椅推着90多岁的老父亲,去庙前街的旧址上,看望老邻居与他们叙旧,观望拔地而起的楼房,感受太原日新月异的变化。看着往日邻居家的旧址上建起了现代化的“三晋小学”,在我们家的旧址上建起了漂亮的“三晋幼儿园”,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欢声笑语,让我倍感欣慰。


█ 搬出大关帝庙的庙前街小学已经改建为崭新的三晋小学


█ 三晋幼儿园


在喧嚣的城市里,充满历史底蕴的关帝庙依旧坐落在那里,它默默地注视着人生,续写着它厚重的历史。

随着时间的流失,我们的年龄会使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。我近日终于坐下来,回忆与关帝庙有关的点点滴滴往事,让我们的后辈了解这些逝去的故事。其实每一件快乐的、悲伤的故事,都会让我彻夜难眠,有的故事就像撕开旧日的伤疤,疼痛难免。但我还是要记录下来,让孩子们了解过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,不要忘了那些年、那座庙、那个四合院和那里的人。


本文第一、第二章请看点击链接:家在太原 | 大关帝庙往事:庙里有个小学校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家在太原系列

家在太原01:太原城,太原人

家在太原02: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

家在太原03:太原的那些老槐树,傲然风雨忆沧桑

家在太原04: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

家在太原05:太原那些“福寿安康”之地

家在太原06: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

家在太原07:怀念我的母校——回民小学东西校

家在太原08:太原有条智家巷

家在太原09:半个世纪如云烟,太原十二中记忆

家在太原10:桃园那几条巷

家在太原11:桃园一巷的那些事

家在太原12:行走五一路,寻找昔日的记忆

家在太原13:大濮府煤场散记

家在太原14: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

家在太原15: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,近半个世纪的记忆 

家在太原:桃园三巷的记忆

家在太原:傅家巷与傅山

家在太原:桃园四巷忆吃穿

家在太原:桃园路往事

家在太原:豆芽巷往事

家在太原:郭家巷往事

家在太原:老军营,相知相处三十载

家在太原:记忆里的西缉虎营 

家在太原:少年的五一广场

家在太原:家住桃园三巷

家在太原:迎泽公园的记忆

家在太原: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

家在太原:我心中的解放路

家在太原:太原的夏天

家在太原:太原的醋

家在太原:梅山记忆

家在太原: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

家在太原:太原七中,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

家在太原:难忘上马街

家在太原:饮马河边

家在太原:记忆中的西华门老街

家在太原:悠悠文庙上官巷

家在太原:杨家堡,都市里的村庄

家在太原:桥头街,我永远的乡愁

家在太原:家住太原五拐巷

家在太原:记忆中的上马街

家在太原:徜徉在迎泽大街上

家在太原:太原的秋天

家在太原:坡子街16号的小院情

家在太原:文瀛公园话今昔

家在太原 | 青年路上,那些飘逝的青春

家在太原 | 青年路上的点滴情怀

家在太原 | 记忆中的南海子

家在太原 | 青年路上的青春记忆

家在太原 | 记忆中的南海子

家在太原 | 我与宁化府益源庆之缘

家在太原 | 精营东边街那个消失的小院

家在太原 | 小五台,从梵音袅袅到书声朗朗

家在太原 | 双塔寺街的变迁

家在太原 | 大营盘,海校,师院……一座大院的百年变迁

家在太原 | 张小苏:文源巷东

家在太原 | 锦绣太原城的花木地名

家在太原 | 大关帝庙往事:庙里有个小学校


欢迎各位关注我们共同家园的老太原人和新太原人加入《太原道 | 家在太原》微信群,入群请先添加太原道编辑微信并注明“家在太原”,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查找wwwtydao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